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明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省揽审...

材料一  明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省揽审定,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后来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宦官)也。

材料二  封建的专制帝王是最反动腐朽的势力,众多的昏君荒淫腐朽,制造了一幕幕悲剧。但专制王权在历史上也发挥出重要作用。战国时期人们对黄河的治理;汉武帝征发几万民工开凿了漕渠等;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太宗派将军李靖等率十余万大军分道出击突厥,灭亡突厥,在北部边境设立都护府……康熙帝派出大批清军进驻黑龙江,围攻侵略我国领土并占领雅克萨的沙俄匪军,取得了大捷,迫使俄国签订了对双方较为公正的《尼布楚条约》……商代青铜器工艺技术高度发展,所生产的大量青铜,式样各异,造型生动别致。中国的丝绸、瓷器精美精致、闻名并行销世界。中国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贡献。

——《古代王权和专制主义研究》

(1)材料一中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专制王权发挥的积极作用。

 

 

(1)变化: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根本原因:皇权专制。 (2)素质高的帝王统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能够有效组织大型工程建设;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经验,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对外交流;抵抗外来侵略。 【解析】 (1)根据“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后来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宦官)也”等内容可知,明代阁臣的权力由拟旨变为批答,宦官权力超越内阁。根据“帝一省揽审定,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知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皇权专制。 (2)根据“战国时期人们对黄河的治理;汉武帝征发几万民工开凿了漕渠等;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灭亡突厥,在北部边境设立都护府”、“围攻侵略我国领土并占领雅克萨的沙俄匪军”、“所生产的大量青铜,式样各异,造型生动别致。中国的丝绸、瓷器精美精致、闻名并行销世界。中国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贡献”等内容可知,专制王权在中国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大型工程的建设、稳定边疆、抗击外来侵略、推动科技和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和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动中外交流等方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 苏联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 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

C. 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D. 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查看答案

斯大林曾经断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至100年,我们应该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好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苏联为此进行的努力不包括

A. 实行新经济政策

B. 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C. 实施五年计划

D. 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查看答案

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业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主张停用货币”。下列对材料的合理解读是

A. 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B. 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

C. 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D. 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读下表,苏俄(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和产量得到发展主要得益于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9446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 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查看答案

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问题与主义”之争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 全面近代化

B. 救亡图存

C. 工业化

D. 自由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