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 苏联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 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

C. 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D. 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已经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所以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不落后,故排除B项;国内的政治斗争与农业生产环境无关,故排除C项。虽然苏联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了经济发展畸形,导致农业落后、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等,但导致苏联农业落后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过激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排除A项,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斯大林曾经断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至100年,我们应该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好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苏联为此进行的努力不包括

A. 实行新经济政策

B. 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C. 实施五年计划

D. 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查看答案

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业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主张停用货币”。下列对材料的合理解读是

A. 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B. 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

C. 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D. 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读下表,苏俄(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和产量得到发展主要得益于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9446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 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查看答案

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问题与主义”之争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 全面近代化

B. 救亡图存

C. 工业化

D. 自由化

 

查看答案

在《青年杂志》创刊时,陈独秀向读者声明:批评时政,非其旨也。那么,其旨在

A. 推动思想启蒙    B. 鼓吹政治革命    C. 倡导文学革命    D. 宣传马克思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