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曾经断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至100年,我们应该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好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苏联为此进行的努力不包括
A. 实行新经济政策
B. 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C. 实施五年计划
D. 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业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主张停用货币”。下列对材料的合理解读是
A. 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B. 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
C. 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D. 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读下表,苏俄(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和产量得到发展主要得益于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 39.79 | 22.13 | 34.55 | 44.24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 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问题与主义”之争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 全面近代化
B. 救亡图存
C. 工业化
D. 自由化
在《青年杂志》创刊时,陈独秀向读者声明:“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那么,其旨在
A. 推动思想启蒙 B. 鼓吹政治革命 C. 倡导文学革命 D. 宣传马克思主义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
A. 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B. 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 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D. 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