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年杂志》创刊时,陈独秀向读者声明:“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那么,其旨在
A. 推动思想启蒙 B. 鼓吹政治革命 C. 倡导文学革命 D. 宣传马克思主义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
A. 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B. 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 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D. 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后来魏源则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表明
A.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B. “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
C. 英国受制于中英贸易
D. 华夷观念被打破
下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逐渐解体地位较低
B. 经济形态④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C. 经济形态②③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 经济形态⑤在抗战时期因战时体制迅速膨胀
1931年9月,国民政府实业部颁布的《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规定,“凡中华民国人民研究工业技术,对于工业上之物品或方法首先发明者”,可依本条例“给予专利权10年或5年,前项专利权以全国为区域”。这一举措
A. 是抗战时期的应急措施
B. 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 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D. 限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1929年日本片仓日华蚕丝会社派人到无锡抬价收茧,“较诸本县(无锡)茧业协会议决之限盘每担五十元,竞超过三十元”。此次茧价上涨( )
A. 保证生产原料来源充足 B. 影响民族资本发展壮大
C. 反映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D. 促使日企完成市场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