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创设的轮船招商局与外国轮船公司形成激烈竞争,使“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少入洋商之手,奚止数千万”。这说明轮船招商局
A. 属于李鸿章的私人企业
B. 其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
C. 同业竞争主要来自国内
D.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资扩张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而国内标志有“福新”“茂新”等品牌产品也充斥着市场,这些无疑造成了“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的现象。以上现象说明
A. 列强加紧了对华商品输出
B. 国内民族企业获得长足发展
C. 中国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
D. 自然经济模式受到内外夹击
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这反映当时
A. 运河沟通南北经济
B. 对外贸易发达
C. 经济区域分工加强
D. 商业城市兴起
乾隆皇帝在谈到自己南巡允许商人大兴土木时说:“此在苏扬盐布商人等,出其余赀,偶一点缀,本地工匠贫民,得资力作,以沾微润,所谓分有余以补不足,其事尚属可行。”这表明他
A. 强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 认同奢侈促进市场发展的观点
C. 宣扬奢侈享受的社会主张
D. 警惕奢华之风会危及统治秩序
德国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与路德同时代的中国学者李贽说“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材料中路德和李贽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 对传统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
B. 反对权威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C. 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
D.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明代法律规定:“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涟表门间,除免本家差役。”这反映了
A. 明代法律存在等级观念
B. 小农经济滋生性别歧视
C. 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
D. 理学思想影响婚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