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与路德同时代的中国学者李贽说“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材料中路德和李贽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 对传统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
B. 反对权威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C. 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
D.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明代法律规定:“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涟表门间,除免本家差役。”这反映了
A. 明代法律存在等级观念
B. 小农经济滋生性别歧视
C. 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
D. 理学思想影响婚姻观念
“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这表明
A. 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
B. 朱元璋具有极为强烈的小农意识
C. 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
D. 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
如以北宋初期太宗、真宗年间的物价指数为基数,到两宋之交的宋徽宗时,作为农产品代表的米价格上涨约11倍,作为手工业品代表的绢价格上涨约2倍。这种差异容易导致
A. 纸币贬值加速
B. 农民税负加重
C. 土地兼并严重
D. 自然经济解体
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
A.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北宋仁宗、英宗时,朝廷财政收入较之太宗时己增长五六倍,却出现了“太宗时能余大半而前者不敷支出”的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中央集权加强致使新弊渐生 B. 社会经济发展趋向滞缓
C. 经济格局变动影响财政收支 D. 国家局部统一渐显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