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儒家知识分子群体开始从传统经世的旗帜下走向分化,其派别主要有:试图把经学大义运用到实际政治中去的“通经致用”派;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以科学技术为武器实现富国强兵的“科学技术”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倡导派留学、译西书、设学堂、兴军工、办实业、练军队,以维护伦纪圣道的“中体西用”派;推行君主立宪,并以此为工具进行变法的“维新变法”派。这化,使得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各种思想斗争此起彼伏,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与脉络。―
——摘编自郭歌《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在某一时期,生活节奏加快,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存,文艺领域也出现了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的禁锢。上述现象的出现
A. 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较大 B. 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诸多矛盾
C.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D. 推动了人文精神不断走向成熟
“他是一个探索者。经过一段热烈兴奋的思考和试验,似乎发现宇宙秘密。他把宇宙想象为一个机械装置,像绅士图书室里的流行玩具——一个用黄铜和闪光木料制作的装有发条的天国模型。它由一个上帝的工程师调试,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转动并保持平衡。”“探索者”的成就
A. 奠定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础
B. 有利于诠释自然现象的奥秘
C. 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
D. 标志着科学摆脱神学的控制
下表反映了近现代科学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6-18世纪) | 形成了以牛领的经典力学体系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体系 |
第二阶段(19世纪) | 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 |
第三阶段(19世纪末以来) | 科学深入到微观世界和物体高速运动领域 |
据此可知,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中
A. 第一阶段表现为系统化的实验科学
B. 第二阶段经典科学向现代科学飞跃
C. 第三阶段探讨了社会科学发展规律
D. 科学启蒙推动了工业文明的科学化
有学者认为卢梭所强调的自由是社会自由,“自然的自由”术语不过是刚刚演变为人的猿身上尚未彻底褪去的尾巴。他把社会自由看作是受公意约束着的,“惟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据此推断,卢梭的这一观点
A. 利于政治权力相互制衡
B. 保证个人权利不受侵犯
C. 体现开明专制的政治观
D. 体现“社会契约”思想
(加试题)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没有人可以想象一个存在于没有时间与空间的世界中的物体,因此他强调没有时间与空间,经验就是不可能的,这两者先于一切”。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
B.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理性
C. 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
D. 知识是人类运用自己的理智进行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