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后,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取代了西方教育理论,成为中国新的经典。在当时,对苏联专家提出疑问或持不同意见者被视为落后者甚至反动者,国内的大学也按照苏联的大学模式重新进行了院系调整,理工科比例迅速上升。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教育
A. 完全脱离中国的实际
B. 存在教条主义的倾向
C. 为“双百”方针的提出奠定基础
D. 背离了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初衷
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一现象
A. 反映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B. 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C. 促进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
D. 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下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民日报》上出现的频率情况。与图中最高峰值A点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 “南方谈话”促进思想解放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C. 邓小平成为党的领导核心
D. 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
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按资分配。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邓小平同志以伟大的魄力、巨大的勇气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这里的突破主要是指
A. 1978年12月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B. 1978年12月~1984年12月,主张“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C. 1984~1992年,主张“建立在公有制为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D.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戴维·麦克莱伦说“毛(泽东)超出列宁关于专政只是一个革命阶级的专政的论断,他想强调的是中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的革命性质。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使那些对于社会主义缺乏热情的农民感到满意。”据此可知,毛泽东的这一思想
A.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 否定了列宁主义的政治原则
C. 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基础
D. 规定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说:“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在认清楚“这件事”的基础上提出了
A.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C.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