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民日报》上出现的频率情况。与图中最高峰值A点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 “南方谈话”促进思想解放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C. 邓小平成为党的领导核心
D. 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
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按资分配。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邓小平同志以伟大的魄力、巨大的勇气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这里的突破主要是指
A. 1978年12月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B. 1978年12月~1984年12月,主张“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C. 1984~1992年,主张“建立在公有制为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D.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戴维·麦克莱伦说“毛(泽东)超出列宁关于专政只是一个革命阶级的专政的论断,他想强调的是中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的革命性质。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使那些对于社会主义缺乏热情的农民感到满意。”据此可知,毛泽东的这一思想
A.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 否定了列宁主义的政治原则
C. 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基础
D. 规定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说:“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在认清楚“这件事”的基础上提出了
A.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C.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孙中山在1923年元旦发表的国民党宣言中说:“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取独夫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这一论述
A. 阐明了辛亥革命存在的弊端
B. 反映了组建国民党的紧迫性
C. 认识到国民革命的依靠力量
D. 提出了国民革命的基本纲领
一位学者自述:因为爱看地方戏曲,才对民间传说有大概的领略;又因为社会上流行思想革命,我才大胆提出打破传统学说的见解;也因为征集歌谣的缘故,而注意到许多风俗材料。这位学者最可能受到下列何种风气的影响
A. 乾嘉时期的考据学风
B. 晚清时期中体西用说
C. 民国初年新文化运动
D. 文革时期的破旧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