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1923年元旦发表的国民党宣言中说:“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取独夫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这一论述
A. 阐明了辛亥革命存在的弊端
B. 反映了组建国民党的紧迫性
C. 认识到国民革命的依靠力量
D. 提出了国民革命的基本纲领
一位学者自述:因为爱看地方戏曲,才对民间传说有大概的领略;又因为社会上流行思想革命,我才大胆提出打破传统学说的见解;也因为征集歌谣的缘故,而注意到许多风俗材料。这位学者最可能受到下列何种风气的影响
A. 乾嘉时期的考据学风
B. 晚清时期中体西用说
C. 民国初年新文化运动
D. 文革时期的破旧立新
如何理解和解释历史,史家们都曾或多或少地表达他们的观点。明代史家章学诚主张“论古必恕……恕非宽容之谓者,能为古人设身而处地也,”英国的柯林伍德指出:“过去的一切都活在史学家的心灵之中,正如牛顿是活在爱因斯坦之中”上述思路最适合于分析
A. 谭嗣同慷慨就义前的心路历程
B. 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
C. “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选择
D.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下图是1864年至1914年间中国各种报刊、杂志对民主一词使用数量情况。由此可以看出
A.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政治文明发展的渐进性曲折性
C. 君主观念逐渐淡化直至被抛弃
D. 民族危机程度直接影响着民主思想的宣传
曾国藩在强调“义理”的同时,肯定了“经济”的重要性,在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学并举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义理、辞章、经济、考据”四学并举的观点。曾国藩的四学并举观
A. 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 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不满
C. 说明对发展实业的重视
D. 指导了洋务实践的开展
以下是中国各政治阶层在那一时期的政治言论,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 实现中国工业化
B. 实行民主政治
C. 启蒙与救亡并重
D. 推动中国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