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西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 这反映了两汉时...

下表是西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

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A. 学校教育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

B. 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

C. 儒学并未取得思想的统治地位

D. 官吏从政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B 【解析】 表格显示从西汉初年到东汉时期,博士、师从名师或入太学者、未任博士的名儒以及在文化状态可考公卿中所占比例都呈现上升趋势,可见由于汉代尊儒措施的实施,导致汉朝从事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故B项正确;表格没有体现出儒家经典作为学校教育的教科书,故A项错误;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学就取得了独尊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官吏儒学水平提高,不能反映出综合素质的提升,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指出:“实际上他(汉武帝)和他的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致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这表明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特点是

A. 捍卫了先秦时期正统的儒家学说

B. 以儒家为基础兼采其他学派学说

C. 用法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包装

D. 杂糅百家学说创造出一种新学说

 

查看答案

(题文)近代学者钻研《墨经》,发现其涵盖了哲学、逻辑、心理、政治、伦理等多个学科内容。胡适说:“看《墨辩》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正是科学的精神。”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这说明

A.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领先世界

B. 战国学者普遍主张求真务实

C. 传统学派蕴含着近现代价值

D. 唯物与形而下成为文化主流

 

查看答案

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都求之于神,以测吉凶祸福。周人认为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时期,“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A. 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消失

B. 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

C. 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D. 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故“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摘自《历代名臣奏议》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改编自周恩来的《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  根据《基本法》第12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直接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该法中关于香港自治权的规定极其丰富。《基本法》的条文还有至少12项限制性规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的设限。

——摘自王立民等《“西法东渐”与近代中国寻求法制自主性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的表现(要求至少列出其中3点),并概述元朝行省制度设置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简析这一政策在“民族合作、团结及共同发展、繁荣”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香港回归的主要过程,并指出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相同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总统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三条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其国会之组织及选举法,由参议院定立。

 

 

——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编

材料二  修改后的宪法草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参加讨论者有1.5亿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再次修改,9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4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9月20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

——摘自朱健华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部法律颁布的时间及其法律的性质。

(2)指出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所体现的原则、统治权力分工规定所体现的思想,以及材料二中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

(3)综合上述材料,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部法律在中国近现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