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故“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摘自《历代名臣奏议》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改编自周恩来的《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  根据《基本法》第12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直接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该法中关于香港自治权的规定极其丰富。《基本法》的条文还有至少12项限制性规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的设限。

——摘自王立民等《“西法东渐”与近代中国寻求法制自主性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的表现(要求至少列出其中3点),并概述元朝行省制度设置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简析这一政策在“民族合作、团结及共同发展、繁荣”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香港回归的主要过程,并指出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相同点。

 

 

 

(1)表现:各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行省官员不得更改赋税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并述职;省官互迁并受中央监察机构监督。(列举其中3点即可得评价: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依据:历史上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革命战争中结下深厚友谊。作用: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过程: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进行磋商;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全国人大起草并通过《基本法》;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驶主权。相同点: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或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或都是不可分割的地方行政权)。 【解析】 (1)根据所学,回答元代行省制之下地方权力如何受制于中央的即可。从政治、军事、财政、官员的任命调动等方面概括。 (2)根据材料“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得出历史上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得出近代以来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革命战争中结下深厚友谊。作用:根据所学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影响即可。 (3)过程根据课本的论述简要概括即可。相同:从二者所享有的一定的自治权、受中央管制等角度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总统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三条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其国会之组织及选举法,由参议院定立。

 

 

——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编

材料二  修改后的宪法草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参加讨论者有1.5亿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再次修改,9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4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9月20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

——摘自朱健华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部法律颁布的时间及其法律的性质。

(2)指出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所体现的原则、统治权力分工规定所体现的思想,以及材料二中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

(3)综合上述材料,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部法律在中国近现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摘自薛福成的《筹洋刍议》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叶,面对民族危亡与重建国家的双重任务,在经历了种种思潮和运动的激烈碰撞以后,中国人否定了西方式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近百年衰败化、半殖民地化的趋势和分裂战乱局面结束。

——编自马克㙓等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

——(美国学者)费正清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提及的西方列强在中国取得并“贻害于无穷”的两大特权,并简析“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百年衰败化、半殖民地化的趋势和分裂战乱局面结束”具有的世界意义。归纳指出在费正清看来,“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的意义所在。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

材料中说到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 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B. 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关系

C. 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 经济政治逐渐一体化关系

 

查看答案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在澳门如期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这一事件表明

①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②开创了澳门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③中国的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④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为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中三个值得注意的握手细节。这一“握手细节”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中国

A. 外交空间的逐渐拓展

B. 与美关系的逐步改善

C. 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

D. 不结盟政策正式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