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摘自薛福成的《筹洋刍议》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叶,面对民族危亡与重建国家的双重任务,在经历了种种思潮和运动的激烈碰撞以后,中国人否定了西方式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近百年衰败化、半殖民地化的趋势和分裂战乱局面结束。

——编自马克㙓等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

——(美国学者)费正清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提及的西方列强在中国取得并“贻害于无穷”的两大特权,并简析“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百年衰败化、半殖民地化的趋势和分裂战乱局面结束”具有的世界意义。归纳指出在费正清看来,“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的意义所在。

 

 

(1)两大特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消极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或突显半殖民地社会特征)。 (2)世界意义: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四分之一的大国里扫荡了帝国主义的势力;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只要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意义所在:新中国的建立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 【解析】 (1)根据“中国立约之初”,可知这是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及其相关条约中涉及到的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根据所学可知,“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是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体现,从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及对中国社会性质影响等角度概括。 (2)根据材料“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近百年衰败化、半殖民地化的趋势和分裂战乱局面结束。”,结合所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对世界力量对比变化的影响等角度概括。根据材料“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结合所学,回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即可,从革命的影响力、革命的认知度等方面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

材料中说到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 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B. 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关系

C. 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 经济政治逐渐一体化关系

 

查看答案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在澳门如期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这一事件表明

①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②开创了澳门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③中国的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④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为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中三个值得注意的握手细节。这一“握手细节”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中国

A. 外交空间的逐渐拓展

B. 与美关系的逐步改善

C. 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

D. 不结盟政策正式形成

 

查看答案

89岁高龄的申纪兰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是共和国史上惟一的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她参加审议、讨论的“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是

A. “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查看答案

在厦门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副对联:“厦门金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轰炮。”对联中的局面直到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出台时才结束。下列关于《告台湾同胞书》这部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

B.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 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 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待谈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