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中国历史,自秦汉以至民国成立,其间每当更迭朝代的时候,便有所谓“群雄并起”,这种“群雄”,就是封建的割据之代表人物,他们都是些狡黠者,利用朝代更迭人民骚动的时机,来攫取统治阶级的地位,以保持地主阶级宰割天下的局势。所以朝代只管更迭,却依旧不曾脱离封建社会,而走入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但是,为什么不能脱离封建社会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没有发达。产业没有发达,所以即令有势力雄厚的商业资本,其力量也不足以摇动封建社会的秩序,却不能代替土地资本,而使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走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一部二十四史的政权推移,翻来覆去,都不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圈子外面,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杨东莼:《中国文化史大纲》

材料二  大量贵金属经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被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16世纪的政治经济学专家们针对这个时期提出了一套“国富”理论。他们认为这个理论没有任何瑕疵,并且可以给他们本国带来最大限度的利益。他们认为,只有黄金和白银才是最实际的财富……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而对于普通人来讲,成为“有钱人”则成为其毕生的追求。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像外科手术技术和时尚潮流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就我所知,到了19世纪,重商主义被摒弃,迎来了开放与竞争并重的自由经济体系

——(美)房龙:《人类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当时中西商业政策的不同并分析这一不同背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1)不同:中国:重农抑商;西方:重商主义和自由经济政策。原因:中国: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西方: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关系:经济政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战国时期中国井田制崩溃,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为适应这一社会发展,出现重农抑商政策;16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发展,由此产生“重商主义”政策;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重商主义被摒弃,产生自由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能够影响社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迟迟不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重商主义推动了欧洲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自由经济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解析】 试题(1)根据材料一信息“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材料二信息“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到了19世纪,重商主义被摒弃,迎来了开放与竞争并重的自由经济体系” 比较当时中西商业政策的不同。再分析原因:中国封建王朝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维护小农经济;西方则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注意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指出经济政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合战国时期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和重农抑商政策出现;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发展推动“重商主义”政策出现;后来工业革命推动了自由经济政策产生。另一方面指出经济政策能够影响社会发展。如重农抑商政策虽然在后期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但是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方的重商主义和自由经济政策则在不同时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

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刘谕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这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目,而是我觉得┅┅其实选谁都差不多。”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基于美国

A. 两党的政见趋于一致

B. 选举的程序具有欺骗性

C. 国民民主自由意识强

D. 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

 

查看答案

对比近代英、德两国政治制度,选择正确的内容填入表格空白处

A. 君主凌驾议会之上,掌握国家实权

B. 议会至上,君主是国家的象征

C. 君主权力有限,只掌握行政权

D. 君主代表容克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

 

查看答案

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分封制度瓦解

B. 王位继承混乱

C. 宗法制度松弛

D. 中央集权确立

 

查看答案

“使西方重拾对民主和资本主义的信奉,加速了业已存在的欧洲统一运动,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这段话评述应指

A.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 冷战局面的结束

C. 欧盟的诞生    D. 世贸组织的成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