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从本质上反映了
A. 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以巩固
B. 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
C.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民主进程
D. 法兰西共和之路充满斗争与妥协
美国制宪会议召开时,麦迪逊担心占据高位的人会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和独断专行,特别强调“制定某种条款保证社会防止行政首脑的无能、过失或背信弃义,是必不可少的”。美国共和政体中最能体现麦迪逊意见的是
A. 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B. 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
C. 地方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D. 国会复议法律通过即为有效
古罗马的某些法学家被授予“公开解答权”,这使他们的解答对各个具体案件产生拘束力,有“公开解答权”的法学家享有崇高的权威,受到无与伦比的推崇。“公开解答权”的出现
A. 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
B. 动摇了罗马法公正理念
C. 束缚了法官依法断案
D. 维护了罗马贵族的特权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民众会(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同时“凡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庭,而陪审官的任何投票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力”。这揭示了古代雅典
A. 公民大会权力最大
B. 审判流程公开公正
C. 公民是城邦的主体
D. 具有权力制约思想
1959年,台湾外交部发文: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及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一变化
A. 对“一国两制”原则表示认同
B. 反映了“一个中国”的政治理念
C. 放弃了与大陆军事对峙的立场
D. 释放出谋求两岸政治和解的信号
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的使用频率表。这反映了50年代以来
A. 周边外交环境趋于改善
B. 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和
C. 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