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制宪会议召开时,麦迪逊担心占据高位的人会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和独断专行,特别强...

美国制宪会议召开时,麦迪逊担心占据高位的人会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和独断专行,特别强调“制定某种条款保证社会防止行政首脑的无能、过失或背信弃义,是必不可少的”。美国共和政体中最能体现麦迪逊意见的是

A. 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B. 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

C. 地方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D. 国会复议法律通过即为有效

 

D 【解析】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总统对于国会立法有否决权,如果国会复议有三分之二通过,总统否决无效,故D正确;A属于联邦制特点;B属于司法领域;C属于地方法律制定,与题意无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罗马的某些法学家被授予“公开解答权”,这使他们的解答对各个具体案件产生拘束力,有“公开解答权”的法学家享有崇高的权威,受到无与伦比的推崇。“公开解答权”的出现

A. 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

B. 动摇了罗马法公正理念

C. 束缚了法官依法断案

D. 维护了罗马贵族的特权

 

查看答案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民众会(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同时“凡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庭,而陪审官的任何投票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力”。这揭示了古代雅典

A. 公民大会权力最大

B. 审判流程公开公正

C. 公民是城邦的主体

D. 具有权力制约思想

 

查看答案

1959年,台湾外交部发文: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及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一变化

A. 对“一国两制”原则表示认同

B. 反映了“一个中国”的政治理念

C. 放弃了与大陆军事对峙的立场

D. 释放出谋求两岸政治和解的信号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的使用频率表。这反映了50年代以来

A. 周边外交环境趋于改善

B. 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和

C. 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时期

 

查看答案

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也都去掉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力求表述更加准确

B. 更好地体现人民性

C. 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D. 尽量体现社会转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