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的使用频率表...

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的使用频率表。这反映了50年代以来

A. 周边外交环境趋于改善

B. 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和

C. 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时期

 

A 【解析】 图表中建设、和平两词在《人民日报》中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而战争一词的使用频率不断减少,尤其是在1953年之后,表明建国初中国周边环境的缓和,为经济建设提供条件,故A正确;新中国建立初期,世界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国际局势并非缓和,故B错误;七八十年代后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56年我国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也都去掉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力求表述更加准确

B. 更好地体现人民性

C. 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D. 尽量体现社会转型

 

查看答案

从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共计划安排南方民主人士到哈尔滨居住一段时间,待大军渡江后再南下至北平。随后,“北上计划”改为到吉林、长春、抚顺、鞍山、哈尔滨等地方去参观学习。“北上计划”的改变反映出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

B. 解放战争开始进入了决战阶段

C. 解放区社会发展的欣欣向荣

D. 民主人士成为两党争夺的焦点

 

查看答案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工商业政策作出新的规定:“要用比过去宽大的政策对待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在双方有利的条件下,欢迎他们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领土内投资,开设工厂与商店,保护他们生命财产之安全,尽可能的降低租税条件,以发展中国的经济。”中共改变工商业政策主要基于

A. 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开始改变

B. 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C. 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发展抗日根据地经济的需求

 

查看答案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材料表明孙中山

A. 调整了国民革命策略

B. 认可苏联的革命道路

C. 采用中共的革命纲领

D. 抛弃了民主革命立场

 

查看答案

孙中山于1919年10月《在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的演说》中说:“试观今次学生运动,不过被激而兴,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者即强也。”孙中山所称的“绝伦之巨果”应该是(      )

A. 罢免曹、陆、章职务    B.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 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