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材料表明孙中山

A. 调整了国民革命策略

B. 认可苏联的革命道路

C. 采用中共的革命纲领

D. 抛弃了民主革命立场

 

A 【解析】 根据关键信息“1925年”可知,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回忆所学知识,当时孙中山为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发展了三民主义,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故A正确;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不可能采用苏联的革命道路,排除B;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不可能采用中共的革命纲领,排除C;孙中山领导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错误,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于1919年10月《在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的演说》中说:“试观今次学生运动,不过被激而兴,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者即强也。”孙中山所称的“绝伦之巨果”应该是(      )

A. 罢免曹、陆、章职务    B.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 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

 

查看答案

清制规定督抚拥有保举权,但对于保举名额和官职有严格限制。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清廷不断放宽限制,使得各地督抚借军功保举自己的门生、部下等,湘、楚、淮军等政治军事集团因此逐渐形成。该现象说明当时

A. 政治危机开始出现

B. 集权体制受到冲击

C. 割据势力迅速膨胀

D. 专制制度名存实亡

 

查看答案

当代著名史学家秦晖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无论作为民变还是作为西化,它都显得十分另类。”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 仍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

B. 旨在化解外来的民族危机

C. 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 是近代文明转型初期的产物

 

查看答案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最痛心的条款就是五口通商,认为洋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防不胜防,现在他们更可以横行天下,文人忧国者也莫不以此为华夏巨侮。然而到了清末,统治者发现通商口岸无一例外都繁荣起来,于是又主动要求增开商埠。清廷前后态度的巨大差异反映了

A. 清朝对外政策发生转变

B. 中国近代化渐成潮流

C. 列强资本输出步伐放缓

D. 中国半殖民地化受阻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商业革命的影响

D. 亚洲人口的膨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