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户籍分“良民”与“贱民”,前...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户籍分良民贱民,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包括依附于官府的役户和门阀的家丁、奴婢。中唐之后,均田制解体,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定势,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此外,宋代立法规定: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这样,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

——据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

 

(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赋税制度的变革;政府灵活调整户籍政策。 (2)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城市经济的繁荣;客观上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推动了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和社会公正。 【解析】 (l)本题根据材料“根据居城或居乡”、“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以家庭财产之多寡”、“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户籍标准、纳税依据、人身控制等方面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内容上的特点。 (2)本题根据材料“均田制解体……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世家大族进一步削……舍人税地……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所折射出的时代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存在两种相互竞争的发展趋势:其一是传统强国将继续维持全球治理现状,其二是新兴挑战者试图促进全球治理发生变革。如果新兴大国基本认同目前的全球治理的制度和规范,那么出现冲突和谈判僵局的可能性较低。虽然新兴大国可能拥有潜在的全球治理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国内或国际因素的制约,此种能力可能无法充分发挥。新兴大国与传统强国间的谈判会直接导致全球治理发生变化,因而传统强国对新兴大国的回应将是全球治理的关键因素。

——摘编自(美)迈尔斯·凯勒《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的未来》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档局被逐渐突破。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宋元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民谚也变为“湖广熟,天下足”。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作物以及加工这些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一位外国人在考察了湖北地区种植情况以后说:是处播植,如所见小麦、油菜、蚕豆各种子,并不选择坚好肥硕之品:.甚至杂有草种。其所用农具,颇欠精良……所见棉花较美国远逊,其故殆由排种太密,不知选子,且地气嫌太湿、太冷、大酸、耕地之法似欠讲求,所用齿钯、锄、犁等具,均甚笨拙,翻土既不能深,碾土又不能细;所用耕牛大车,蹇缓无力,外国耕地多用马,中国马少,倘不能改用,宜用壮健之牛,或一犁双牛,较可得力.至农具尤亟应改制精良,庶几事半动倍.这种说法大致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业生产的一般状况。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人民公社体制的自身弊端使它难以为继,由农民创造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更加速了它的瓦解.1983年,存在25年的公社制度被正式废除。公社政治上的作用转移到新成立的乡镇政府。农村受压抑的经济潜力的成功释放带来经济利益关系的变革,使农村社会呈现出显著变化……有些地区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引导,政权管理机制在村一级出现断层,农村社会呈现无序状态。乡村基层组织的资源动员能力和国家调控能力的普遍弱化,不能不使国家急需以新的组织形式来重建农村秩序,正是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这种变化,使村民自治应运而生在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0年后,……村民自治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摘编自薛钰《试论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政治民主建设的互动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与近代农业发展的差异与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以下各项解读与图表有关的是

①僵化经济模式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

②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影响美国经济增速

③经济政策不同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

④经济全球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美国制订马歇尔计划时特别强调,这一援助计划必须是一个综合实体,“我们绝不能把这种援助放在零星给予的基础上……我国政府将来可能给予的任何援助,应该是治本的,而不是治标的”。这表明美国

A. 决意承担世界经济的复兴

B. 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C. 推动欧洲走上一体化进程

D. 将对外战略重点放于欧洲

 

查看答案

伏特加、格瓦斯等传统饮品备受俄罗斯农民喜爱。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苏联曾经实行禁酒政策,但酗酒和自制烧酒现象依然盛行,由此诱发的社会问题依旧突出。30年代,苏联的档案文献中已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这一变化反映

A. 公民道德水平大幅度提升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苏联民众

C. 法西斯侵略导致局势紧张

D. 经济政策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