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 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C. 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D. 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1962年9月,苏联某教授撰文建议,促进生产发展的基本方法是加强利润刺激,国家和企业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分配的基础上,克服国家和企业之间在利益上的矛盾。这一建议
A. 顺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B. 符合当时苏联的改革精神
C. 促进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
D. 推动了新经济体制的实施
1933年7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4个月后,被任命为德国总理的希特勒就赞许“罗斯福先生”,称其“不顾国会、游说团体、官僚体制的拦阻,直往目标前进。”希特勒之所以赞许罗斯福
A. 为掩盖法西斯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本质 B. 企图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以减轻国际压力
C. 因为新政与纳粹的施政理念有相似之处 D. 希望以此换取美国援助以缓和经济危机
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英、法、美、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 1870 | 1896—1900 | 1913 |
比例 | 78% | 74% | 72% |
A. 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B. 设备陈旧阻碍了欧美国家的发展
C. 欧美列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D. 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持续下降
15世纪初,伦敦商人的中等富裕标准是动产300镑左右。但到了16世纪50至70年代间,一个伦敦商人死时留下动产3000以上已经不算什么稀罕事了,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伦敦商人平均拥有7780镑的动产。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 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B.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 黄金白银的大量流入
D. 英荷战争的最终胜利
某国的规定从“政府指定某些殖民地产品只准许贩卖到本土或其殖民地,包括如烟草、糖、棉花、靛青、毛皮等”到“沿海允许外国的商船从事贸易”。该项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大西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
B. 殖民地开展解放运动
C. 该国获取了世界工厂地位
D. 代议制完善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