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官员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前请求辞去官职致仕归家的现象称为“乞休”。下表是根据《明...

古代官员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前请求辞去官职致仕归家的现象称为“乞休”。下表是根据《明实录》统计的明代官员乞休情况。据此可推知当时

A. 君主专制制度已经登峰造极

B. 修齐治平的责任意识日益淡化

C. 传统家国同构观念开始瓦解

D. 士大夫自我实现途径趋于多元化

 

D 【解析】 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明朝中后期“乞休”的官员越来越多。在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前请求辞去官职,说明士大夫并不仅仅以仕途上的成功作为自我实现的唯一途径,还有其他的自我实现的方式。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A、B、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左传》中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材料表明

A. 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

B. 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

C. 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

D. 儒家伦理决定王位继承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中国的国情,中国战场实际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同时在战略上相互支撑的战场。这种格局贯穿于战争始终,是中国抗日战场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得以保持完整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抗日力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努力的结果。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战场才能在自身贫弱、外援不足的情况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战略性的贡献,使反法西斯盟国世界战略能在中国战场的牵制下得以完成。

——摘自韩永利《浅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

材料二  历史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正面战场多次大规模作战,吸引并杀伤大量日军,敌后战场的开辟将是艰难的;同样,如果没有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对日、伪军的有力牵制、打击,正面战场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将更大,有些战役失败得也将更惨。……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战场作用是明显的,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游击战场的关键作用也是明显的。

——摘编自曲青山《在抗战纪念活动中需把握好的几个重大问题》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中国两个战场之间的主要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英重大改革

晚清政治改革

英国议会改革

1898年戊戌变法: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迭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1898年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

1901年1月29日,正式颁布新政上谕。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仍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

1911年,清政府设立责任内阁,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对法案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分给了52个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

1872年,通过投票法案。

1883年,公布《取缔选举舞弊法》。

1884年,颁布《人民代表法》,将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选民总数增加了一倍,达到450万人。

1918年,法案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选举权。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综合比较中英两国政治改革,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要求:所指不同之处要明确;原因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充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明清经济史》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产,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中国人口发展史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清朝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大国交战函数:P=(1-F)(1-G),意为:两极实力的悬殊程度(1-F)多边与两极的实力悬殊程度(1-G)均与两极直接交战的可能性(P)成正相关关系。据此,下列历史推断或结论合理的是

A. 多边力量逐渐强大即多极化趋势加强,则美、俄对决的可能性迅速增大

B. 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则大国之间一定发生热战

C. 20世纪后半期,世界基本格局是一直是美苏争霸

D. 在两极多边格局中,争霸的大国会尽可能避免正面交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