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某一时期,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阁票拟...

明朝某一时期,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 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 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 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D 【解析】 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下,没有任何机构的权力能够高于皇权,故排除A项;明代内阁始终不是正式机构,没有决策权力,故排除B项;题意内容无法体现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故排除C项;根据题意可知,明代内阁可以拒绝皇帝的某些“旨意”,体现了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的制约,故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分化地方权力

C. 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

D. 提高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A. 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B. 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

C. 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D. 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

 

查看答案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A. 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 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 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 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查看答案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 宗法制的终结    B. 察举制的完善

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 科举制的推行

 

查看答案

(题文)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A. 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C.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 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