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 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 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此“原理”
C. 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 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材料所描述的时代应该是
A. 西周
B. 春秋
C. 秦朝
D. 唐朝
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于全国,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四十郡之多。对郡县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废分封、行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②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③元代所设行省与秦始皇所设郡的数量一致
④废分封、行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
A. 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 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
C. 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D. 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周朝)800年的统治中,影响之深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于区分,究竟这些特色是周朝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是
①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②宗法制使中国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长期受到压制
③分封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被取消,但其影响贯穿中国古代
④分封制有利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