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周朝)800年的统治中,影响之深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于区分,究竟这些特色是周朝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是
①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②宗法制使中国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长期受到压制
③分封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被取消,但其影响贯穿中国古代
④分封制有利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直到近代,新安地区“千年之家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
A. 宗法传统的影响
B. 封建政府的提倡
C. 小农经济的稳定
D. 儒家思想的流传
《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 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 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 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 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简述汉字的发展历程
(2)材料二中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年代 | 科技发明(件) | 中国 |
| 世界其他国家 | |
件 | 百分比 | 件 | 百分比 | ||
公元1﹣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1﹣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1﹣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公元1501﹣1840年 | 472 | 19 | 4% | 453 | 96% |
——据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
表格为公元1世纪至鸦片战争前的中外科技发明状况统计表。从中提取相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于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材料四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二十五》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依据所学指出先秦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举一例即可)
(2)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哪些主张?
(3)依据材料三、四说明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