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
A. “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 “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 “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 “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 ,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 康熙 ) 四人而已。”其中的“ 国家政体”指( )
A. 王位世袭制 B. 中央集权制 C. 文官体制 D. 监察体制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
A. 夏朝 B. 西周 C. 秦朝 D. 唐朝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 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 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城制度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
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井田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