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下列材料...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武昌起义的第四天,清廷启用袁世凯,督师南下剿灭革命党。不久,袁世凯集清朝军政大权于一身。面对全国如火如荼的革命起义,袁世凯提出召开国会,宽容武昌起义人士,并释放了喻培伦、汪精卫等革命党人。……袁世凯一路南下,11月1日攻占武昌,数日内又攻占汉阳。即使如此,袁世凯认为“此次鄂变,事虽仓猝,蓄谋已久……若悉索敝赋,力与一战,未尝不能收复一二省……然彼众若狂,醉心民主,兵力所能平等土地,而不能平定人心矣。”此时的革命党阵营内部,张謇等立宪派支持和谈,黄兴也于11月9日写给袁世凯的信中期待他“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非但湘鄂人民拥戴明公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方各省无不拱手听命者。”最终,南北双方经过在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等多个问题上的协商、妥协,最终达成议和。清帝颁布《清帝逊位诏书》,中华民国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的妥协与南北议和》、《南北议和新论》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古代西方和近代西方的政治中是如何体现妥协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中南北妥协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北妥协的结果。

(3)高全喜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体现平民与旧贵族的妥协或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是贵族和平民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或万民法)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 近代西方:英国的光荣革命、《权利法案》是贵族与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妥协。 (2)背景:袁世凯镇压起义,提倡议和;革命阵营内部分化。 结果:清帝退位,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形式上实现全国的民主共和。 (3)提示:可从正反两面分析,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同意这一观点。辛亥革命以南北议和的方式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清帝逊位诏书》和《临时约法》体现以法理形式和妥协的方式,和平实现中华民国的最终确立。 不同意这一观点。革命党人在推翻清政府的过程中有大量流血起义。辛亥革命中的议和以袁世凯等旧官僚为主导。从结果看,辛亥革命后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解析】 试题解析:(1)材料一中伊壁鸠鲁主张用妥协的法式解决问题,维护双方的利益和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明确含义的基础上找出古希腊、古罗马政治发展中的具体妥协事例即可;近代以来英国的“光荣革命”堪称妥协斗争的典范,美国在制定 1787年宪法中也大量体现着妥协精神。(2)背景结合材料可总结为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镇压革命,提倡议和,革命阵营内部分化。结果为清帝退位,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形式上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3)首先要亮明观点,其次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说明原因,自圆其说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1是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和孙中山先生诞辰145周年的特别之年,为此,全国各地纷纷举办活动,予以庆祝。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1)材料一

武汉的得票为何遥遥领先?辛亥革命曾得到海外华侨和留学生的大力支持,如果请你再增添一个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座城市?阐述你的理由。

材料二

下面是新华网近期刊出的两则文章节选:

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用百年锐于千载,百年成就未来来形容,也不为过。

——20111215日对明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

如果去掉人们人为地附加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上的意识形态光环,辛亥革命是很悲哀的……辛亥革命的意义没那么大,辛亥革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20111215日对历史学家、满清学者萧功秦的访谈

2)你认为这两位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但是,1907年,部分会员联合会党成立共进会,宣扬反满的民族主义。1910年,部分对孙中山不满的同盟会会员在东京重建光复会。1911年7月,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其宗旨放弃了“平均地权”。20世纪初同盟会的分化

A. 迟滞了反清革命的爆发

B. 放弃了暴力革命的主张

C. 导致了革命队伍的瓦解

D. 隐藏了革命失败的危机

 

查看答案

下图为发表于1911年12月14日《神州日报》的时事漫画《万目一的》。此漫画反映民众

A. 触发武昌起义

B. 反对君主专制

C. 欢庆民国成立

D. 声讨帝制复辟

 

查看答案

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A.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 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 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 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查看答案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曾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在林老看来,辛亥革命

A. 政治意义常被低估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在反封建方面意义重大

D. 因群众基础薄弱而失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