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让我们更形象、更贴切的感受历史。观察下图,...

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让我们更形象、更贴切的感受历史。观察下图,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 同盟会成立

B. 湖北军政府成立

C. 中华民国成立

D.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民国、五色旗均是和中华民国成立密切相关的,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红、黄、蓝、白、黑分别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图片不涉及同盟会成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不涉及湖北军政府,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和南京临时政府有关,而和南京国民政府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鲍明铃认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体结构内,如果议会强大有力,内阁将被引向对议会负责的方向,否则就要对总统负责。这主要是因为

A. 内阁总理由议会选举的多数党产生

B. 约法特别规定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

C. 内阁总理同时要对总统和议会负责

D. 双重行政体制中权力划分含糊不清

 

查看答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定

A. 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

B. 实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D. 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在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础上重建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从此,中国的政治发展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这是指辛亥革命

A. 结束了封建帝制

B. 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

D.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首都北京,朝廷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1901年,慈禧太后正式宣布实行“新政”。

清政府下谕全国停止武科科举考试,命令各省仿北洋、两江筹建武备学堂;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编练“新军”的工作在全国铺开;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接着,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如:钦定大清商法、商会章程、铁路简明章程、奖励华商公司章程、矿务章程、公司注册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等;设立学部,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改变统治机构,“裁冗衙”“裁吏役”“停捐纳,《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公司律》《破产律》《集会结社律》等等先后出台,中国法律现代化由此起步。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末的“新政”与洋务运动的影响上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代作家陈杰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染坊》以陈寿亭艰难创业为主线,谱写了一曲民族工业的悠长挽歌。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清朝末年,父母早亡的乞丐陈六子被善良的周村通和染坊周掌柜收留,留在染坊做小伙计,并改名陈寿亭。十年后,由于陈寿亭经营得法,通和染坊渐渐挤垮了其他的染坊,成了周村最大的染坊。之后,陈寿亭同张店大户卢老爷共冋在青岛创办了大华染厂,留学德国学习染织归来的卢家长子卢家驹担任董事长,从此走上了工业印染之路。“五四”运动爆发后.陈寿亭拿出积压的窄幅布,让学生做成游行的横幅,既支持了爱国运动又为自己作了广告,大华染厂及飞虎牌染色布名震青岛,逐渐成为山东的第二大染厂。”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难民纷纷乘船到青島逃难.陈寿亭又收留了一大批逃难的东北染厂的职工并加以抚恤。期间,陈寿亭断然拒绝了与日本商人的合作,借着抵制日货运动以及与上海林氏印柒厂的合作,进一步发展成为青岛印染界的大亨。随着时局的艰难,陈寿亭改往济南发展。七七事变后,济南各界把韩复榘看成了救星,希望他能凭借黄河天险,挡住日本人。不料,韩复榘却弃城逃跑。陈寿亭对这个国家彻底失望,生日宴上吐血而亡。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单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