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把丝...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把丝和丝织品送给了出使诸国,而后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远及中亚。汉至唐初,交往以“敦睦邦交”为主,逐渐建立起西域都护、北庭都护府等军政机构,实现有效的控制,曾出现“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盛况。“安史之乱”后陆路渐趋衰落。中唐至两宋时,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尤其在两宋时,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通达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政府还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制定市舶法,不许官员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此时市舶贸易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进出口货物达400种,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宋代市舶贸易税成为财政的重要收入,一度占国家总收入的20%。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5世纪末开始的地理大发现使欧洲发现了世界,世界也从此向欧洲人敞开。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16世纪末17世纪初,远航需要政府特许和自备装备。为筹集远征的资金,西欧早期的航海家都到处奔走,向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国宫廷求助,更多的是求助于商人组建大型国际商业公司。这些船队只对股东负责,政府作为股东授以海外贸易的专营特权,鼓励本国造船业,保护本国海外商业利益,支持开拓海外殖民地。到1800年,拉丁美洲的矿场每年大量流往欧洲的金银产值为四千万美元,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是用血与火的文字,写在人类的编年史中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以中唐为界,概括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欧洲人通向外部世界与中国的不同,并结合所学加以简要评价。

(3)说出B曲线代表的经济理论及与这一理论产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20世纪80年代以后A理论影响力重新得到显著提升的原因?

 

 

(1)变化:以港口为中心,水路到达的区域更广(由陆路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日趋规范严密和法制化;货物品种日益丰富;由朝贡贸易、市舶贸易到私营贸易为主;经济交往的目的越来越明显。 变化原因: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政府重视海外贸易;手工业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 (2)不同:逐渐形成西方为主导全球性市场;政府、商人与航海家合伙组成垄断性的贸易公司进行海外贸易;以武力征服和殖民掠夺为手段;控制金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评价:这是资本主义产生的结果;它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逐渐建立起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但给殖民地人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也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理论与事件: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理论(或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 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国家干预的逐渐失效;中国等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取市场经济的模式; 【解析】 (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把丝和丝织品送给了出使诸国,而后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汉至唐初,交往以‘敦睦邦交’为主,逐渐建立起西域都护、北庭都护府等军政机构,实现有效的控制”归纳出中唐以前的中国走向世界情况;由材料信息““安史之乱”后陆路渐趋衰落。中唐至两宋时,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尤其在两宋时,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通达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政府还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制定市舶法,不许官员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此时市舶贸易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进出口货物达400种,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宋代市舶贸易税成为财政的重要收入”归纳出中唐以后中国走向世界的情况;据此比较得出变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宋代的社会背景,从政治、经济、科技、政府政策等分析中唐前后中国走向世界变化的原因。 (2) 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为筹集远征的资金,西欧早期的航海家都到处奔走,向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国宫廷求助,更多的是求助于商人组建大型国际商业公司”归纳出;以武力征服和殖民掠夺为手段;依据“这些船队只对股东负责,政府作为股东授以海外贸易的专营特权,鼓励本国造船业,保护本国海外商业利益,支持开拓海外殖民地”归纳出政府、商人与航海家合伙组成垄断性的贸易公司进行海外贸易;依据“到1800年,拉J美洲的矿场每年大量流往欧洲的金银产值为四千万美元”归纳出控制金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并结合第一问比较出不同。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评价欧洲人通向外部世界。 (3)第一小问依据图中曲线从1936年开始上升到20世纪70年代开始下降,说明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重大历史事件结合罗斯福新政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滞胀出现导致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失败、中国等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取市场经济的模式以及减少干预的等新经济理论的出现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政府先后同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签订了条约,相互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和平;并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做法

A. 有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B. 扩大了美苏两国之间的矛盾

C. 削弱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

D. 反映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查看答案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初期,其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且该银行贷款必须由贷款国政府担保,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由此可知,该机构

A. 标志着美国经济霸权的建立

B. 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复兴

C. 使贷款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

D. 是美国资本扩张的重要工具

 

查看答案

1984年10月,中央决定: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国家的利润按11种税种向国家交税,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此规定

A. 强化了国家对企业的管理

B. 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C. 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 提高了企业工人的待遇

 

查看答案

1982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国务院的部委办、直属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而在198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则撤销了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组建能源部、航空航天工业部。由此可知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B. 政府职能调整转变已经实现

C. 机构改革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D. 依法治国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查看答案

浦东开发开放后,中央政府先后于1990年、1992年和19953次比较集中地赋予一系列特殊政策,给予上海更大的资金支持和自主审批权。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

A.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

B. 浦东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

C. 中国完全融入了全球化大潮

D. 改革开放中的先行先试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