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 元朝实行一省制,下总百司
C. 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 D. 清朝设军机处,皇权高度集中
明太祖朱元璋贬孔子而删《孟子》。他曾下令全国停止对孔子的祭祀,未能如愿之后,又命令臣下删掉《孟子》原文85条,只剩下100多条,编了一本《孟子节文》,又专门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这表明当时
A. 朱元璋反对儒家思想
B. 文化专制的加强
C. 儒学丧失了社会基础
D. 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题文)《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互为表里。据此判断,元代行省
A. 掌地方军政大权,且不受中央节制
B. 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
C. 延续了北宋以来“强干弱枝”的行政管理体系
D. 否定了秦汉以来的郡县制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 两宋 | 明淸 |
比例 | 50%以上的进士 | 43%的进士 |
任官前出身 | 平民 | 贫寒家庭 |
A.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 促进人口比例的变动
D. 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
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晋以后,部分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由此可知,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巩固门阀士族统治
B. 加强中央集权
C. 保证选官的公正性
D. 注重门第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