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 分封制和宗法制

B. 礼乐制和郡县制

C. 分封制和郡县制

D. 礼乐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 【解析】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的意思是说,西周之所以失国其原因在于分封制的弊端,而秦之所以灭亡不是他的郡县制度导致的,而是因为秦朝统治过于严酷,因此前后两个制代表的分别是分封制与郡县制,故C项正确;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故A项排除;礼乐制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故B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用管理人员的依据和方式上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

材料二  读下列图示

(2)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它创立于什么朝代?

(3)图二政治制度的实施是在哪个朝代?它具体称为什么制度?

(4)图三与前两幅图示的区别在哪里?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

(5)结合材料及所学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陕西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6)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角度看, 材料一所引用的史料和材料三中所说的封泥各属于哪一类?

 

查看答案

一位历史教师在讲授中国近代史时要求学生为下图的漫画写一句主题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洋人的朝廷

B.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C. 相互提携共同奋斗

D.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查看答案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 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B. 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C. 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权

D. 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查看答案

一名日本商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并免除内地税收,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 1840年    B. 1860

C. 1895年    D. 1901

 

查看答案

有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是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被东方小国打败”是在下列哪场战争中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