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者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朱熹的观点。指出宋代儒学至此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阶段?它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3)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吴虞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1)孔子主张“仁”,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 (2)理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天地万物各有其理;三纲五常也是理的表现。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性。 (3)同意: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打倒孔家店”是宣传民主和科学的需要。不同意: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能一概否定。 【解析】 (1)本题考查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主要依据材料分析归纳,结合材料一“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子为政,焉用杀”和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以及时代背景分析结果及原因。孔子思想: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而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 (2)本题考查理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结合朱熹属于理学家的特点分析,如客观唯心主义等,第三小问,结合理学的影响分析,如维系统治、扼杀人性等。 (3)本题考查对儒学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能力。作答本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对“材料四中吴虞的观点”是否赞成,只能选取一个,其次也是本题的关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与理解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结合新文化运动,以及对待孔子的态度去分析归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时期

宋元

明清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

形象特点

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

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

不畏强权,敢于抗争。

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经典体现一定民族、一定社会共同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褥;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荀子·大略》

材料二从儒学的发展过程看,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进入理论创造的阶段,它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在这一阶段得到突出和强化……到了宋明时代,儒学已完全演变为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官方哲学……宋明儒学进入理论化和体系化阶段。

——李道湘《儒学历史演变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治国思想的重要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统治者使儒学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得到强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新特点。

 

 

查看答案

(题文)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从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 圣人托梦

B. 内心自省

C. 行万里路

D. 读万卷书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多数都喜欢招贤纳士,对儒生也礼贤下士、礼遇有加。这表明

A.儒学理论在当时得到采纳           B.学在四夷、民间是普遍现象

C.百家争鸣使儒学广泛传播           D.它只是诸侯的一种政治姿态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儒家认为君王是介于人类和自然力之间的……只要他顺应天时,广行善事,他就能维持人与自然间的普遍协调。因此,认为天灾是由于君王有了过错,这种说法就是合乎逻辑的了。”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

A. 孔子

B. 荀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