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时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时期

宋元

明清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

形象特点

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

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

不畏强权,敢于抗争。

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评分说明:指出差异+论述说明 (2)示例:差异: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心向佛。 论述: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重视;话本、杂剧的兴起给民众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佛教的本土化趋势也影响到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小说、戏曲的多种表现手法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完善。 总之,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 【解析】 本题第一小问“孙悟空形象的差异”,一是要注意题目“两个相邻的时段”,可以选择宋元和明清、明清和“文革”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后进行比较;二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现的“差异”均可。第二小问论述,注意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联系所学知识,根据所选时段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说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最后对论述做一个总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典体现一定民族、一定社会共同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褥;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荀子·大略》

材料二从儒学的发展过程看,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进入理论创造的阶段,它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在这一阶段得到突出和强化……到了宋明时代,儒学已完全演变为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官方哲学……宋明儒学进入理论化和体系化阶段。

——李道湘《儒学历史演变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治国思想的重要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统治者使儒学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得到强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新特点。

 

 

查看答案

(题文)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从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 圣人托梦

B. 内心自省

C. 行万里路

D. 读万卷书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多数都喜欢招贤纳士,对儒生也礼贤下士、礼遇有加。这表明

A.儒学理论在当时得到采纳           B.学在四夷、民间是普遍现象

C.百家争鸣使儒学广泛传播           D.它只是诸侯的一种政治姿态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儒家认为君王是介于人类和自然力之间的……只要他顺应天时,广行善事,他就能维持人与自然间的普遍协调。因此,认为天灾是由于君王有了过错,这种说法就是合乎逻辑的了。”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

A. 孔子

B. 荀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彻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 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 人不分平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 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

D. 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则,可以使小人变成君子,普通人变成圣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