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机构( )
A. 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B. 能够参与中央决策
C. 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D. 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
“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 官员晋升制度化规范化
B. 官员层级设置调整
C. 文官地位得到明显提升
D. 废丞相,权分六部
(题文)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其与察举制相比
A.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 提高了儒生的地位
C. 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
D. 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
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所谓“封”,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驳”,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例如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的诏书。可见,封驳制( )
A. 避免了君主决策失误 B. 保证了吏治清明
C. 易为当权者所利用 D. 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上述现象不能说明
A. 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
B. 宗法制仍有影响
C.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 姓氏文化源远流长
(题文)秦朝统一产生的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 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B.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 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
D.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