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材料二  (美国)宪法的核心问题是要在限制政府权力和利用政府的权能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宪法不仅要完成对民族国家横向权力的划分,而且要完成对民族国家纵向权力的划分。中央与地方同时分权与制衡,防止国家权力集中到任何一个群体,有利于防止专断独裁。通过……授权有限政府之职能,宪法起草者们确信减少了政府脱离人民控制的机会。

——《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和法治原则之浅析》

材料三  从逻辑上说,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从功能上说,它最多只能起到事后的作用。同时,由于监督权本身也是一种权力,它也必须受到监督。于是就会产生一种监督权由谁来监督的问题。而权力制衡中的权力则不同,它是一种内在的权力。在权力制衡中,每一个权力行使者都具有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制约者的双重身份。权力的行使者不仅受到其他权力的约束,而且也同时约束着其他权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特点和近代美国是如何实践材料中的宪法理念的?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指出中国古代权力监督与近代美国权力制衡在实际效果上的不同的原因。

 

 

(1)特点:权力监督历史久远;权力监督形式多样;相关监督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或一脉相承);效果有限。 实践:将国家主权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部分,彼此分立,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权力的分权与制衡;两党轮流执政,在野党制衡执政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制衡行政权。 (2)原因:在皇权专制制度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中国古代权力监督体制本身有缺陷,监察机构的监督权未受到监督;近代美国民主、法制的确立与健全,权力的相互牵制,近代西方公民意识的提高。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不同的权力监督体制,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等信息分析得出。近代美国实践宪法理念的表现,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美国)宪法的核心问题是要在限制政府权力和利用政府的权能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三权分立体制、联邦制、两党轮流执政和投票选举制度等方面来回答。 (2)中国古代权力监督与近代美国权力制衡在实际效果上的不同的原因,应当根据材料关于权力监督的分类,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两国不同的社会状况和制度设计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整体社会经济引人瞩目的发展,可被喻为中国历史上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首次启动。宋代城市发展突破原有政治和军事性质的限制,经济和社会功能显著增强。城市商业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近代型城市风貌已可初见端倪。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宋代货币,几乎成为“国际货币”。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渐至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品通过几条航线大批输往海外,世界各地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即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制。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1550年后,由入股组成的企业在英国和尼德兰普遍确立起来。1553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股份公司——莫斯科公司。16世纪,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首先在尼德兰出现。在相对较弱的封建王权与人文精神的苏醒的背景下,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宋朝和明清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商业革命与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

 

 

查看答案

20世纪末,反全球化反精英主义的“民粹主义”再次掀起高潮,并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影响政治活动的重要力量。这反映了

A. 精英主义严重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

B. 西方社会普遍反对全球化的心理

C. 全球化加剧了西方社会阶层的分化

D. 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意识开始觉醒

 

查看答案

(题文)1971年,美国宣布了“新的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增加10%的进口附加税。对此,西欧共同市场六国达成了一致协议,要求美国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等措施,否则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和“直接反击行动”。英国财政大臣立即通知美国,英国完全同意共同市场六国的建议。材料所反映的经济问题及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趋势是

A. 经济竞争和发展的多极化趋势

B. 贸易保护主义兴起

C. 西方国家经济竞争激烈

D.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

 

查看答案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苏联上述举措

A. 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 壮大了国营经济的力量

C. 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D.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查看答案

欧洲启蒙运动中,某思想家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认为统治者也应履行契约(公意),否则人民有权推翻他。”以下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B. 该思想家成为启蒙运动领袖,影响18 世纪欧洲

C. 他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D. 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人类的主体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