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该现象
A. 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 说明了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
C. 表明了自然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
明朝时,出现了刘球、将钦、海瑞等一大批士大夫,他们与皇权抗争时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同时,也有许多大臣撰写“青词”巴结崇道的世宗,相当部分土大大形成“阉党”。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A. 宦官权力的加强
B. 宰相制度的废除
C. 士大夫信仰的丧失
D. 君主专制的强化
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A. 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 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 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
D. 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宋代服饰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的积贫积弱
B. 理学思想的影响
C. 民族融合的加强
D. 战乱的频繁发生
随着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重要转变,享有特权的世族贵族不存在了,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成为国家法律意义上平等的编户齐民,整个社会朝向“等齐化”发展。这一转变
A. 不利于封建国家赋税的征收
B. 反映了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削弱
C. 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消除
D. 促进了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
《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当年的开封城,天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举目望去,开封城里,到处是“青楼画阁,綉户珠簾”,管弦之音与歌唱之声交响于酒店茶楼。四面八方的使者前来朝贡,世界各国商人互通有无。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A. 对外交往的空前兴盛
B. 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
C. 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
D. 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