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卞孝萱《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理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孔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理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力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关于儒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目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学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

 

(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发展:更加重视《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2)观点: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书是伪造的,导致君主专制。 目的:托古改制,宣传维新思想。 (3)着眼点: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伦理道德。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化政治运动开展;尊孔复古逆流。(3点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不同点,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论根据.第二小问发展,宋明理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更加重视《论语》《孟子》;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2)第一小问,”认为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书是伪造的,导致君主专制.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托古改制,宣传维新思想。 (3)根据材料信息“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封建时代之孔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理教、生活状态、政治”可以知道,陈独秀以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伦理道德为着眼点批判儒家思想;其背景可从政治、经济、阶级、思想等方面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

A. 雨果

B. 巴尔扎克

C. 薄伽丘

D. 莎士比亚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思想。”邓小平的“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

A. 引进外资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发展

B. 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

C. 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D. 废除了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查看答案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3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反映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A. 长期“左”倾冒进

B. 具有时代性

C.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D. 缺乏连续性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利用外国传教士、商人、船长和报纸编辑到镇口参观销烟的机会,询问各种鸦片、英国海军、汽船等情况;利用英船“杉达”号遇风沉没,受难船员逗留广州的机会了解英、美、土耳其等国的地理、文化知识。林则徐此举目的是

A. 促使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 学习西方的历史和地理知识

C. 为反侵略的外交活动提供参考

D. 从思想领域抵制列强的侵华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被称为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

A. 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B.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 奠定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