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文化观念冲突说”的论述:美国学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文化观念冲突说”的论述: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美国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指出:“……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

(1)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怎样评价这两种观点?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你认为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文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一例。

材料三  (二战)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哪些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提出“救援中国”?

材料四  2010年7月25——28日,美韩在……黄海水域进行军演。由于黄海演习地点靠近中国,部分中国民众反应激烈;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军方也相继表态,反对此次美韩黄海演习。

(4)结合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分析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

 

(1)观点:费正清认为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张磬保认为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英双方在“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上的冲突。评价:两种观点都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这两个观点是分别站在西方立场和价值观的角度做出的结论。 (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太平天国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义和团运动等。(举一例即可得,其他答案只要符合史实即可) (3)援助:提供军事援助;提高中国的政治地位;提供贷款援助;原因:日本的侵略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本大部分兵力,帮助中国抗战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4)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威海卫之战,中国战败割地赔款开埠,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美韩军演带有遏制中国的色彩,军演地点选择在黄海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威胁中国安全。 【解析】 (1)第一小问,由材料“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可见费正清认为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由材料“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可见张磬保认为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英双方在“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上的冲突。第二小问,这两个观点是站在西方立场或价值观的角度做出的结论,都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因而是不当的。 (2)第一小问,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1856年,英法联军在1860年闯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所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 第二小问,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一直在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前后,义和团掀起的的反帝爱国运动等。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可以得出援助是提供军事援助;提高中国的政治地位;提供贷款援助。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结合所学,原因是日本的侵略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故帮助中国抗战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来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有义务援助中国。 (4)历史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有黄海海战,结果中国战败,割地赔款,民族危机深重。现实原因是美韩军演带有遏制中国的色彩,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威胁到中国安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

 

 

查看答案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查看答案

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 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 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 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 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查看答案

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 太原会战    B. 平型关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武汉战役

 

查看答案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 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 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 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 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