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 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 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 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 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 太原会战 B. 平型关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武汉战役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 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 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 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 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 民族独立和富强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扶清灭洋
D. 建立社会主义
2012年12月13 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1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A. 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B. 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 正视历史,不容篡改 D. 铭记历史,不忘仇恨
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 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 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