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 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 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A. 永久居住权
B. 海关管理权
C. 领事裁判权
D. 片面最惠国待遇
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
A. 世纪之交出现救亡图存高潮
B. 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C. 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D. 经历了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 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 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 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 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光绪二十年,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备投入生产,清廷不准。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清廷只好允准。省略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B. 清廷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C. 中国准添设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工艺、制作
D. 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