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 《黄埔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013年,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墓被发现。2014年1月,其墓志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与文物》期刊发表。以前史书记载上官婉儿与韦后一党关系十分紧密,而墓志则显示上官婉儿并非与韦后一伙。这印证了
A. 陈寅恪的“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
B. 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C. 王国维的“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D. 梁启超的“对旧史不可轻信,十之七八应取存疑态度”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主要反映出
A. 历朝皇帝关注先帝的言行举止
B. 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 清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D. 记注官记载的史料有误不实
某史书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名所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材料所说的“盖隐然执政之府”指的是
A. 中书省
B. 内阁
C. 军机处
D. 总理衙门
内阁大学士为明清官职之一。据统计明代内阁大学士南方共114人,北方共48人。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A. 政治中心有南移的趋势
B. 南方科举制推行力度比北方大
C. 南方是经济和文化重心
D. 南方“官本位”意识强于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