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钱先生所述的第一和第三演进完成于
A. 秦汉隋唐
B. 秦汉秦汉
C. 西周隋唐
D. 秦汉明朝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粘乎,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 开始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 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 “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
B. “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
C. “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D. “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 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
D.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君王自命‘天子’,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 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 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 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 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坟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一片平常无奇的土堆,而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不像基督教等文明,中国人信仰自己的祖先。”这种现象的出现渊源于中国古代的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道教
D.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