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 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

D.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依据关键信息“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解答。君主专制下,君主是世袭的.终身的;实行官僚政治,中央与地方官员一概由皇帝任免,而封建社会是家国同构的,B项正确。A.B.D三项无从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君王自命‘天子’,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 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 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 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 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查看答案

“坟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一片平常无奇的土堆,而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不像基督教等文明,中国人信仰自己的祖先。”这种现象的出现渊源于中国古代的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道教

D. 佛教

 

查看答案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 宣扬托古改制

B. 承袭华夏传统

C. 突出个人功业

D. 标榜君权神授

 

查看答案

《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与材料中的含义相同的是

A. 人声鼎沸    B. 鼎鼎有名

C. 三足鼎立    D. 问鼎中原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三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四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获得“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3)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场中日战争的不同结果,并分析两次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