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家”字的含义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见下表)。“家”字含义的演变反映出 阶段 ...

“家”字的含义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见下表)。“家”字含义的演变反映出

阶段

主要含义

史料来源

氏族宗庙

甲骨卜辞

氏族(宗族)

西周金文

个体家庭

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文献

 

 

A. 分封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B. 中央集权制度己经形成

C. 血缘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D.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 【解析】表格中的个体家庭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产物,所以“家”字含义的演变能反映出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家”字含义的演变和分封制无关联,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的时间来看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形成,血缘政治也尚未取代官僚政治,所以选项B、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周幽王被杀后,褒姒所生之子伯服逃到晋国,晋欲拥立伯服,但绝大部分诸侯支持申后所生的前太子宜臼,晋侯最后杀死了伯服。这反映出当时

A. 天子地位一落千丈

B.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 血缘关系日益衰落

D. 分封秩序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12月8日,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面对举国征兵的形势,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招兵宣传随之而来。年轻人纷纷响应号召穿上军装,政府先后动员2000万人应征入伍,其中不乏明星大腕。9日,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要求迅速提高生产能力。美国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劳工动员,工人们被海报描绘成后方的士兵。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美国战时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自美国参战后,战略物资成为限制购买的物品,“不浪费任何东西”成了战争海报的主题之一,战争情报办公室还发起了一系列以海报为主的宣传运动。美国政府战时增加战争费用的重要方法是发行国家公债,“二战”的巨大军费中,50%是靠民间公债解决。此外,美国国家战争基金还向15个国家的30多个机构提供捐款。因男子被征入伍,1000多万美国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工业生产,因而有不少海报突出妇女参加生产的作用。

——摘编自徐焰主编《画说二战中的宣传战》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中美国战时宣传的主题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战时宣传的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严禁私人铸钱。从出土的实物看,秦半两钱分布的地区,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市,东北见于辽东半岛,西南伸进大渡河上游。文物中保存很好的秦半两,有直径三、五厘米的,更有三厘米以下的,重量有八克、五克的和五克以下的。在字面上常用的文字是十二铢和八铢。《史记》《汉书》都有关于秦半两“各随时而轻重无常”这样的记载

——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秦朝币制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朝币制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世界

中国

20世纪

70年代

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

美国确认从越南撤军

苏联展开全球战略性攻势

苏联入侵阿富汗

尼克松访华

“文化大革命”结束

改革开放

中美正式建交

20世纪

80年代

美国开展“星球大战计划”

苏联发展停滞,战略收缩

中共十二大“特色理论”

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

20世纪

90年代

东、西两德统一

苏联解体

欧盟成立

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运作

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香港、澳门回归

21世纪初

“9·11事件”爆发

欧元正式启用

加入世贸组织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元璋以复“华夏衣冠”为方针,在洪武二年(1369年)下诏“其辫发椎髻、胡服、胡名、胡姓,一切禁止”,“悉命复衣冠如唐制,士民皆束发于顶”,禁止蒙古、色目人(元代对来自中西亚的各民族的统称)在本族内通婚,而听其与汉人为婚姻

——赵毅、赵秩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美国劳工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0月,白人失业率为7.0%,非洲裔失业率为14.3%,拉丁裔的失业率则为10.0%。……美国人口统计局2012年9月12日的数据显示,2011年非洲裔美国人家庭收入中位数为32229美元,不到非西班牙裔白人收入的60%;非洲裔美国人贫困率为27.6%,约为非西班牙裔白人贫困率的3倍。……跟其他族裔相比,警察更袒护白人。纽约市在2011年68.5万次警察街头拦截检查中,超过85%针对黑人和拉丁裔人群。美国穆斯林人口不到美国总人口的1%,但是联邦政府调查的宗教歧视案件中,14%涉及穆斯林;在职场宗教歧视案件中,25%涉及穆斯林。

——雷振扬裴圣愚《如何看待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出怎样的民族政策?如何评价两种不同的民族政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存在哪些种族歧视现象?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