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折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

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折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降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腾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该谕旨反映的实质是

A. 政府限制出口数量平抑丝织品的价格

B. 政府希望扩大出口提高丝织品的价格

C. 政府推行闭关政策来稳定丝织业发展

D. 政府缩小丝织品出口满足民间的需要

 

D 【解析】根据“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腾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可知政府限制出口以满足民间的需要,故D正确,A错误;B与材料相悖;限制出口并非绝对禁止出口,不能说明推行闭关政策,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晋时期,社会动荡,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门阀士族的势力得以发展甚至超越皇权,皇权政治从此演化为门阀政治。皇权与士族势力的均衡与共治确保了统治秩序的平稳。材料主要说明

A. 门阀政治取代皇权政治

B. 门阀政治是特殊条件下的一种变异

C. 门阀政治确保政权稳固

D. 门阀政治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

 

查看答案

东汉规定,各地“孝廉”推举名额必须与人口成比例,这种地区名额限制的规定为宋代之后科举制所沿袭。明清时期实行分省录取之制,即使文化、经济最落后的省份,也依然有最低的名额保证。从这种名额限制、分省录取的做法可以看出

A. “国家取士,唯才是择”的公正性完全是骗人的

B. 科举制的最大意义在于网罗最优秀的人才参加政府管理

C. 科举制中各地名额限制完全取决与皇帝的个人好恶,缺乏任何客观依据

D. 科举制中各地名额限制有利于保证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查看答案

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寝右,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材料表明

A. 分封制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

B. 宗法制与礼乐制度有机结合

C. 宗法制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

D. 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47年美国生产了世界上1/3的粮食,1/2的棉花,57%的钢材和基础金属,62%的石油和80%的汽车,美国的制造业占全世界总量的53%,1948年美国的出口占全球的1/3,黄金储备占据世界总量的3/4。当时,无论是英法等战胜国,还是德日等战败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对美国都处于依附地位,美国在实力上处于压倒性优势地位。

——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二》第150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及其影响。并用一句话说明英国的世界地位。

(2)指出材料二中最能体现美国实力的一句话。结合所学,指出美国的这种地位在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国家政策是经济管理有形的手,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对秦孝公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农者寡而游者众,故其国贫危。其境内之民,皆事商贾,为技艺,避农战,如此亡国则不远矣。”他在变法中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儿女为官奴婢)”。

——《商君书·农战》

材料二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一词成为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达到了正常水平。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经济思想,分析其提出的依据。

(2)材料二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这种取经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这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改革的背景。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政策调整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