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47年美国生产了世界上1/3的粮食,1/2的棉花,57%的钢材和基础金属,62%的石油和80%的汽车,美国的制造业占全世界总量的53%,1948年美国的出口占全球的1/3,黄金储备占据世界总量的3/4。当时,无论是英法等战胜国,还是德日等战败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对美国都处于依附地位,美国在实力上处于压倒性优势地位。

——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二》第150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及其影响。并用一句话说明英国的世界地位。

(2)指出材料二中最能体现美国实力的一句话。结合所学,指出美国的这种地位在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条件: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的推动;人们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的增强; 影响:确立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地位:是世界的引领者(或世界工厂)。 (2)地位:处于压倒性优势地位; 表现: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或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 影响: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推动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解析】 (1)第一小问条件,由材料一“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可知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的活动,材料一“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说明英国人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的增强;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一“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可知自由主义的经济模式,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建立;第三小问地位,由材料一“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可知地位是引领世界。 (2)第一小问地位,由材料二“美国在实力上处于压倒性优势地位”可得出;第二小问表现,根据教材知识,二战后的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首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核心的关贸总协定;第三小问影响,联系战后世界经济的潮流全球化来进行说明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政策是经济管理有形的手,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对秦孝公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农者寡而游者众,故其国贫危。其境内之民,皆事商贾,为技艺,避农战,如此亡国则不远矣。”他在变法中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儿女为官奴婢)”。

——《商君书·农战》

材料二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一词成为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达到了正常水平。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经济思想,分析其提出的依据。

(2)材料二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这种取经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这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改革的背景。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政策调整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

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明初

8.5亿亩

6600余万

清前期

10亿亩

4.1亿

 

 

(清前期)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摘自《苏州府长洲县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的“时势”是指什么?“安于现状”和“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中西方关系的影响。

 

 

查看答案

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其原因在于

A. 南北经济发展悬殊

B. 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

C. 由北半球发达国家主导

D.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查看答案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有人说:“美国打了个喷嚏,欧洲就要感冒,亚洲就得了肺炎,而非洲的肺结核就更严重了。”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当前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

B. 美国是超级大国

C.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D.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查看答案

一位美国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我们这个特权”来自

A. 《布雷顿森林协议》

B.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C. 马歇尔计划

D. 《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