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 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

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明初

8.5亿亩

6600余万

清前期

10亿亩

4.1亿

 

 

(清前期)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摘自《苏州府长洲县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的“时势”是指什么?“安于现状”和“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中西方关系的影响。

 

 

(1)特点: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2)时势: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3)影响:中国经济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解析】 (1)材料一的表格反映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多,说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材料一“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反映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2)第一小问,材料中反映马克思对鸦片战争前后的清朝的评论,但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故“时势”是指发展资本主义,即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第二小问,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奉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中国不了解世界形势。 (3)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其原因在于

A. 南北经济发展悬殊

B. 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

C. 由北半球发达国家主导

D.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查看答案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有人说:“美国打了个喷嚏,欧洲就要感冒,亚洲就得了肺炎,而非洲的肺结核就更严重了。”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当前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

B. 美国是超级大国

C.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D.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查看答案

一位美国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我们这个特权”来自

A. 《布雷顿森林协议》

B.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C. 马歇尔计划

D. 《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

 

查看答案

下列国家中,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且力求借助自由贸易区的实施,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同时争取减少国际债务的应该是  

A.墨西哥           B.加拿大         C.美国            D.古巴

 

查看答案

二战后期,美国之所以能够建立起以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关键因素是二战后美国(    

A.工业产值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

B.黄金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C.是世界政治军事大国

D.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