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 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 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 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 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1913-1920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一个阶段。1920年华资企业数量和创业资本数是1913年的两到三倍,工人人数猛增到55万余人。华资企业的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以解决财政困难
B. 推动了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C.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
D. 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图中瑞蚨祥销售额日趋下降的原因不包括
A.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掠夺
B. 英美等外国资本对中国的侵略
C. 长期战争的破坏
D. 自然经济解体,手工业破产
20世纪初中国某商店贴出的标语“本店不进日货”,对这一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反映了民国政府抵制日本经济侵略的决心
B.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体现了清朝晚期实业救国的思潮
D. 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市场矛盾尖锐的表现
1916年建立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是托拉斯的一个典型。它除了把新泽西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接收过来外,又于1918年和1919年相继合并了“雪佛莱汽车公司”和“费休车身公司”,以较少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A. 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 国家干预经济的实行
“在1763-1871年的一个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行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行”主要是指
A. 将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B. 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C. 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 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