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许多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恒源纱厂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
B. 工厂招工歧视女工
C. 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
D. 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1926年12月国民党广东省执行委员会各部工作报告显示,当年广东省国民党党员中农民党员约占40%,工人占23%学生占25%,商人不足10%。这表明
A. 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
B. 国民党获得了劳苦大众的有力支持
C. 广东省是开展国民革命的中心地带
D. 扶助农工政策在广东取得明显效果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是指
A.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列强侵华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1877年清驻英大使郭嵩焘给李鸿章的信中说:“钟表玩具,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乡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办理洋务三十年,疆吏全无知晓。”材料旨在说明
A. 中国人思想价值观念的落后 B. 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C. 洋务运动已经取得较大成功 D. 中国自然经济结构的瓦解
学者余英时先生考证过,“在唐宋读书人的文章里,看不到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但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在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这种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
A. 自然经济瓦解的反映
B. 封建制度衰亡的写照
C. 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D. 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证
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中书省时,打破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A. 改变以前地方无权状态
B.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
C. 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D. 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