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余英时先生考证过,“在唐宋读书人的文章里,看不到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但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在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这种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
A. 自然经济瓦解的反映
B. 封建制度衰亡的写照
C. 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D. 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证
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中书省时,打破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A. 改变以前地方无权状态
B.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
C. 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D. 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礼记•曲礼》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汉代董仲舒在春秋决狱案例中认为儿子帮助父亲打架而误伤父亲的行为应当宽恕。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这表明汉魏时期的法律呈现出
A. 宗法家族的特色
B. 以儒入法的特色
C. 野蛮残酷的特色
D. 严刑峻法的特色
“家”是和谐的,温馨的。以下是关于该字写法的发展演变,这一演变体现了
A. “家”的内涵逐渐扩大
B. 汉字逐渐走向成熟
C. “家”赋予了不同意义
D. 中国书法日臻完善
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 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C.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 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
中英两国都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首先发明飞梭,提高织布效率一倍,英国工业革命的前奏曲开始了。织布革新以后,造成织与纺的矛盾,从而出现了长期的“纱荒”……马克思指出:“正是由于创造了工具机,才使蒸汽机的革命成为必要。”
——百度百科《英国工业革命》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出现“纱荒”的直接原因和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系列技术发明,并概述棉纺织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材料二 1860年前后,英国经济达到鼎盛时期,其生铁产量占世界的53%,煤和褐煤的产量占世界的50%……占世界人口2%和欧洲人口10%联合王国,其现代工业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工业潜能的40~45%,欧洲工业生产潜能的55~60%。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工业生产、国际金融贸易、殖民体系的角度分别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的世界地位并分析形成这一地位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撒切尔时期英国政府在综合考虑自身国内外形势、来自中国的压力,国际社会的反应以及香港社会的意见四方面因素后,从维护其自身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制定的对港政策总体上体现了坚持与妥协并存的特点,映射出撒切尔政府务实、灵活的外交特征……《中英联合声明》是中英双方在当时情况下所能达成的对各自都是最佳的结果。
——路遥《撒切尔时期英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的外交政策研究》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中英两国成功解决香港问题的原因及其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