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大抗议书》 D.《人权宣言》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服从性。”这一评价
A. 反映了作者的全球史观 B. 客观评价了中国郡县制
C. 否定了中国的选官制度 D. 使中国赢得了世界尊重
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反映了《资政新篇》
A. 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
B. 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
C. 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D. 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
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会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他描述的是
A. 英国“光荣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法国大革命
D. 德意志王朝战争
公元前6世纪,步兵方阵在当时雅典的对外战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据记载,一个方阵由八个横排组成,各排紧密排列,每个士兵的盾牌均保护着同排相邻的士兵的左侧,数以千计的士兵配合默契、节奏整齐且步调一致。这体现出
A. 雅典小国寡民的社会特征
B. 雅典民主推动战争变革
C. 城邦观念影响了对外战争
D. 梭伦改革重视军队建设
(题文)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A. 皇权被削弱
B. 相权得到加强
C. 中书省独揽大权
D. 中书省职能专一